wx白夜

板子好难用,手抖如筛糠。

唠叨5

再这样下去,唠叨系列其实可以改名为“梦百咸鱼和视奸太太日常”,我都有些过意不去了。所以今天说点别的。

今天看完了怪物之子,娱乐性很强,主题涵盖很广,但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所有的要点的诠释最终都如同隔靴搔痒。看完之后我的眼睛得到了满足,然而回忆起整部电影,摸不着头脑的同时只想说:“可惜啊!”可惜的是一些好的构思并没能串成一个好的故事,以及这样乏力的剧情配不上精美的制作。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不错的有干货的评论,剧情分析到位,结合日本动画行业背景讲解了这部电影失败的可能原因,总结也十分中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商业化的妥协。本来拍出作者电影的导演,因为被捧上神坛,为了商业化而妥协,我会感到遗憾和惋惜。本意就是商业化的作品,因为没有想象中的成功,在下一步进行了改变,迎合观众口味,我现在只会觉得令人作呕。至少一部作品就要从一而终,有骨气一点好吗?

然而动画本来就是一种充满了妥协的媒体形式。《白箱》中那个曾放弃理想的制作进行的故事就说明了作品的完美性与人力物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TV动画对市场的妥协结果有,降低制作精度,只在某些场景花大力气制作;剧本欠佳,脱离艺术性,只追求快餐般的精神满足感;每季充斥着其实没有存在意义的烂作。相比来说更加容易追求艺术性的原创剧场版动画,正如那篇评论所说,也迫于现在的形式,向主要受众妥协,追求动作片、合家欢。

另外,日本动画受众虽然早已脱离了未成年人,但是仍然局限在某些群体上,影响了主题的深化。主题反过来影响受众,如此循环,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在内涵上有突破性、有影响力的动画了。并不是说那些符合流行趣味的动画不好,毕竟它们也反映了主流青少年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了相当的精神娱乐,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是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总是需要一些高屋建瓴的东西来发挥作用,引导主流题材的创新;同时让人们觉得,自己是有必要接触一些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的。

其实我觉得过一段时间,总会有这样的新的刺激点出现的。动画没有,可以从别的题材产生;日本没有,可以从别的国家引入。而且不仅仅是日本动画产业,国剧方面,lyb的成功,也为商业化剧本和严肃主旨的融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嘛(你快够)。

到这里,我已经不知道我究竟想说啥了,所以这一块就此打住。


今天之所以发神经,是因为我翻了翻某个大神高中同学(文科生)在豆瓣上的评论和日记,觉得人还是应该时不时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我很久都没有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了,就算是思考,也是以流行文化及其影响为对象进行思考,不愿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所以现在就算想深刻一下,到底还是流于表面……

想做一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评论